文化
2018.05.21 15:07 臺北時間

【攝影人生之三】站在鏡頭前的攝影大師──麥可山下

攝影大師麥可山下很習慣站在鏡頭前面,氣場也超級強大。
攝影大師麥可山下很習慣站在鏡頭前面,氣場也超級強大。
專訪《國家地理》攝影大師麥可山下時,我們一共有三個鏡頭對準。他的攝影回顧展開幕活動上,鏡頭就更多了,但我們發現,本來一向藏在相機後的攝影老兵,如今換了位置,成了被追逐的對象,卻一逕自在大方,毫不扭捏。
他解釋,這些年來,他已經很習慣公開演說,舉辦攝影工作坊和攝影展,都需要「拋頭露面」,講話對他不是難事;此外,在為《國家地理》雜誌拍攝了馬可波羅和鄭和專題後,他早已走到幕前,擔任相關紀錄片的主持人。
10多年前,麥可山下先後拍攝了馬可波羅與鄭和專題,大獲好評,之後再以同樣的題材拍攝紀錄片《幽靈艦隊:鄭和的史詩之旅》(Ghost Fleet: The Epic Voyage of Zheng He)與《馬可波羅》(Marco Polo: The China Mystery Revealed),他參與製作,並擔任行腳主持人,走到幕前,當然手上還是拿著相機。
這兩部紀錄片叫好又叫座,不但囊括國際間紀錄片獎項,《馬可波羅》更成為國家地理頻道2001-2009年間前20大收視最高紀錄片之一。
在影片中,麥可山下跟隨馬可波羅與鄭和的足跡,沿途見證兩位探險家見過的景物、風俗,看似如魚得水,但當我們問他,是否享受被拍的過程,他回答得乾脆:「不,我不喜歡。首先,我想我不喜歡人家指揮我怎麼做。」
「我很了解主題,和整個團隊一起回溯(馬可波羅和鄭和)旅程,是很自然的事,這也是紀錄片的主軸,但過程中我當演員的部分,我不是特別喜歡。你知道,我通常是發號司令的人,如今卻有個導演叫我坐進車子裡,還要我把冷氣開著,因為他希望我在下一幕中顯得很清爽。」他兩手一攤,瞇著眼無奈地笑著。

寧可跋山涉水拍照

麥可山下說,他的工作結合旅行和拍照兩大興趣,因此,他不怕累。
事實上,新加坡的一個電視台曾找上麥可山下,邀請他主持一系列類似馬可波羅和鄭和紀錄片的節目。「我拒絕了,因為當主持人的話,你完全沒有創作任何東西,只是一個演員,我的興趣不在此,你的價值將只取決於你的人氣…我是個說故事的人,拍照來說故事,感謝老天,我沒有被那種光環迷惑了,我有能力做,但那不是我。」
他拍攝馬可波羅專題時,得跋山涉水、橫渡沙漠,甚至行經地雷區,當年他已超過50歲,我說應該很累吧?他哈哈大笑,回說「50歲的時候還不會累,或許現在會累了,但50歲時不累,」下一秒又立即糾正自己,說為了工作,他一直努力讓自己保持良好的體能。
看他露出短袖Polo衫的結實臂膀,便知是有在鍛鍊的。「不工作時,我會固定運動,因為這份工作是很耗體能的,以前得扛很重的相機,當然,如今輕巧多了。」
對於數位相機,他抗拒了很久。「我大概是抗拒得最厲害的人之一,因為我花了很多時間,駕馭了底片相機,突然卻出現了新的媒材…你好不容易對於手上的設備變得相當在行,然後有人卻對你投了一記變化球,說,好,現在我們要換個方式了。」

後悔沒早點改用數位相機

麥可山下曾以馬可波羅和鄭和的題材拍了紀錄片,自己擔任主持人。但他說,他習慣發號司令,不愛接受別人指揮。
但一轉換至數位相機後,他只後悔沒有早點接受,「因為它好上太多了,不只是解析度,一切一切都好得多。你不用再扛著幾百捲膠捲上路,通常我們一個題目會花30天拍照,平均一天10捲,那就得帶300捲,塞滿整個行李箱。拍馬可波羅時,就是如此。 」
膠捲的麻煩不止於此。 「 過海關時,還得格外小心,你不希望讓它們過X光,因此總是必須提早到安檢處報到…然後,還必須保護這些膠捲,因為拍照之後得等上好幾個禮拜,才能沖洗,如果弄丟了,工作就搞砸了。我沒搞丟過膠捲,但我有同事曾丟失非常寶貴的膠捲,當然那些瞬間無法再重現,因此真的非常讓人擔心。」
他轉用數位相機,背後有段小插曲。2006年他為一本書,要從空中拍攝紐約市。「我拿了錢,本來全部要拿來買底片,光底片就要15,000美金。後來我買了台數位相機,並把剩餘的錢用來租直升機,我是這樣才換成數位相機的,有點像是被迫的。」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