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飛牛牧場番外篇】顛覆「不讀書去養牛」印象 養牛郎的絕地反攻

施尚斌身為第一批赴美學養牛的台青,從中體悟許多人生道理。
施尚斌身為第一批赴美學養牛的台青,從中體悟許多人生道理。
發展酪農產業,某種程度上,被寄予富國強兵象徵寓意,1973年,吳敦瑤與施尚斌是萬中選一第一批赴美學養牛的台青,45年來,2位老牛仔持續精進養牛技巧,拚產乳量、人工授精準確率,並傳承給下一代,徹底顛覆昔日「不讀書去養牛」的刻板印象。
養牛學問有多大?在歐洲,養牛郎必須持有執照、經專業酪農學校訓練,始可購地經營牧場。施尚斌回憶當年赴美學養牛,笑說:「我人生第一套西裝是政府送的,還縫上國旗耶!政府只提供3個月受訓費和一張到美國西岸的單程機票。」換句話說,若被分配到美國東岸受訓,包括中轉和回程機票費用都要靠自己賺。
保持既來之則安之心態,比起同儕有人選擇跳機、有人藉故身體不適退訓,施尚斌與吳敦瑤是少數咬牙撐下來的台青。「以前在台灣養牛,頂多養2、3頭,在美國一養就是200、300頭,越看越有興趣,拚命學習吸收,腦筋想著以後回來,哪些可轉換成自己的。」學習實務之餘,施尚斌也把握機會更深入認識美國社會、家庭。

從做中學 養牛學問精深

「賣牛學問最深,有次日本人來買牛,農場主人把一頭牛牽出來走一走秀,對方問價格,農場經理還故作神祕的說要跟老闆商量,隔2天後報價一頭牛要賣2.5萬美元(當年約新台幣100萬元)。」施尚斌笑說,換個角度思考,每天能跟價值百萬元的牛相處在一起,還能擠牛奶,工作的苦悶,頓時豁然開朗。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49
全站看到飽

5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