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8 11:01 臺北時間

我們會以什麼樣的價格治癒所有疾病?諾貝爾獎得主Aaron Ciechanover最新演講

Aaron Ciechanover。2004 年,他和另外兩位科學家因「發現了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一種蛋白質降解的重要機理)」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值得一提的是,艾倫·切哈諾沃,他也是第一位獲得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以色列人。
Aaron Ciechanover。2004 年,他和另外兩位科學家因「發現了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一種蛋白質降解的重要機理)」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值得一提的是,艾倫·切哈諾沃,他也是第一位獲得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以色列人。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曾在《財富第五波》一書中指出,健康產業將引發全球「第五波」財富革命,可能取代 IT 業成為未來十年內領導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點。
但這個預言背後的一個隱憂是,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我們又將付出什麼樣的「價格」才能治癒疾病?
這個話題同樣出現在諾貝爾獎得主 Aaron Ciechanover 近日的演講中。8 月 11 日,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以色列理工學院傑出教授 Aaron Ciechanover 出席了在京舉行的世界科技創新論壇,發表了名為《個性化醫學的革命》的演講。
「在過去,我們用『大炮』攻擊疾病,處理上比較粗糙,但現在,我們有了更精細的手段。但是技術的發展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因為很多變異的原因和過程我們並不完全瞭解」,Ciechanover 如此評價眼下的這場個性化醫學革命。
在演講中,他分享了全球三次醫藥技術發展重要節點,同時也指出了當下的生物醫藥的三個重點發展方向以及未來的幾大挑戰,其中就包括對於醫療支出的預言。
以下為 Aaron Ciechanover 演講全文(經過基於原意的刪減和修改):
現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人們的壽命都已經超過了 80 歲。但幾百年以前,人均的壽命只有 50 歲,在 19 世紀末、20 世紀初,平均壽命只有 50-55 歲。
也就是說,短短一百年時間,人均壽命就提升了 30 年。祕密是什麼呢?
祕密就是科技的發展,各種因素、各式各樣的科技發明,包括手術、飲食、藥學、對人體機理的理解、運動以及醫院發揮的作用,以及不同國家的溝通、資訊共用等等,這些對於人均壽命的提升也非常重要的。還有抗生素的發展,所有的這些因素加在一塊,帶了這樣大幅度的壽命增長。
但這裡有兩個有意思的問題:首先,這個趨勢是否繼續,一百年以後,人均壽命是不是會達到150 歲甚至更長?如果達到 150 歲,我們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這個代價非常明確。今天,在很多發達國家,醫院裡也有很多病人,他們主要遭受三大疾病的困擾——癌症、心血管疾病、腦疾病。
所有的這些疾病都是我們付出的代價。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但這些疾病是我們付出的代價。
一百年前沒有多少人死於癌症,不是說那時候當時沒有癌症,而是那個時候很多人沒有活到受癌症的影響就死去。
再說心臟病,一百年前確實有一部分人死於心臟病。但是,心臟病和癌症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更高,還有腦部疾病,比如說帕金森症、阿爾茲海默症,所有疾病都和年齡有關,年齡越大患病機率越高。
也就是說,人類雖然壽命在延長,但是付出的代價也在增加。而且,我們預計這些疾病會變越來越嚴重、越來越普遍。科學家現在在這三個疾病上做了大量的研究,比如說心血管疾病,我們取得了很多突破,但對腦部疾病的攻克進程遠遠落後於另外兩個疾病。
那麼,我們當下的醫學和藥學有哪些進展呢?有三個重點發展方向。
第一個方向就是醫療設備,我講的不是醫學圖像設備這樣的醫療硬體,而是包括人造器官、動脈支架、清除動脈阻塞的小型設備等這樣的醫療設備。
第二個發展的方向就是組織工程,比如說幹細胞,幹細胞就是組織工程的一個分支,還有 還有很多孕婦在生產的時候收集的臍帶血,這也被稱作是「最好的銀行」,是對於未來最好的投資。
第三個就是傳統的藥物開發,我詳細談一談藥物開發,這其中也有三次革命。
 
上世紀初,有兩個人類最早開發的藥物誕生,一個就是青黴素,一個就是阿司匹林,這些藥物的開發是偶然發現,青黴素更是對世界產生了革命性的作用。
在此之前,人們不知道有這樣的抗生素存在,但 Alexander Fleming 發現了。一次意外,他發現產生青黴素的真菌能夠對細菌有抑制作用。隨著這種青黴素不斷的發展,它可以遏制病毒的存活,之後他對真菌進行提純,從此開發出來青黴素。
最早藥物都是靠偶然的發現,但我們不能再靠這種辦法了,我們需要有組織、有系統的開發藥物,也就是過去幾十年我們採用的辦法:50 年代、60 年代、70 年代就是高通量藥物篩選,比如可以通過動物實驗,提取動物細胞做實驗,嘗試不同的化合物,你可能不理解藥理機制,但是你可以通過幾百次的實驗不斷的試。
 
對,這裡面沒有其他的機制,就是試錯。我們通過這種方式開發出史他汀,用以預防心臟的疾病。在70 年代,史他汀成為了一個重磅藥,對整個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
但是,我們能不能用篩選的方法治腦部疾病呢?答案是,不行。
因為人和人有很大的差別,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即使是孿生兄弟和姐妹也存在很大的差別,他們的基因也存在差別。由於變異基因的遺傳,沒有任何兩個人是一模一樣的,所以,疾病在不同兩個人身上也會有不同的反應,基因存在有多態性,有的人健康,有的人不健康,有人活在這個環境中,有的人活在那個環境中,所以每兩個人都不一樣。
到了2000年,下一代藥物開發辦法出現了,就是對人類基因組進行測序。
90年代時的基因組測序,對人類基因組進行第一次測序需要花費幾十億美金。這個技術出現的時候,《紐約時報》頭版頭條報導了,還有很多其他媒體也都在報導。
到現在為止,基因測序已經發展非常快了,現在只要幾個小時、3、4千美元就可以進行測序,和過去相比,這項技術的成本下降了很多,而且發展處各種各樣的方法:動態測序法、固態測序法、電子測序法等等。一個小辦公室裡面就可以進行測序,解密3、40億的堿基對,背後還有軟體解讀。
當然,基因測序也對很多疾病帶來了影響。過去,我們可能認為,癌症就是一種疾病,比如乳腺癌就是乳腺癌,但實際上,雖然都叫乳腺癌,每個人背後的基因變異完全不同,也就是乳腺癌出現的原因各不相同。如今,我們發現乳腺癌的成因甚至超過20多種。
有了基因測序,我們可以找出究竟患者哪個基因出現了變異,並專門設計一種分子蛋白質來直接的應對這種變異,進而治癒乳腺癌。
在過去,我們用「大炮」攻擊疾病,處理上比較粗糙,但現在,我們有了更精細的手段。但是這個技術的發展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因為很多變異的原因和過程我們並不完全瞭解。
隨著時間的進展,我們對這方面的研究會越來越深入,我們除了對疾病進行個性化的診斷之外,我們也要個性化的治療革命。
這場革命首先它速度不會很快,因為它除了是個性化之外,也是預測性的,因為通過基因測序我們可以知道人體內產生了哪一種基因變異,因此可以進行及時的預防。這就是未來醫學的幾個特點:個性化、預測性、預防性、參與性(病人對於自己的 DNA 有深入的瞭解)。
我們會遇到挑戰,無論是技術方面,還在倫理道德方面。例如,有些疾病並不那麼簡單,比如新陳代謝疾病和精神病,精神病對於家庭帶來的經濟和精神負擔是最重的,它可能是由於多個基因導致的,我們卻不知道具體是哪些基因。還有代謝疾病,它也是由於多個基因變異導致的。這是第一個挑戰。
而有些疾病,尤其是癌症,它可能會影響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癌症病人的基因是不穩定的。它可能會逐漸地產生抗藥性,會形成第二次、第三次的變異。所以,病人可能一開始接受治療的時候會有效果,但是第二次再進行治療的話,它的效果就小了,這就是腫瘤在變異。
還有一點就是價格。對我們來說,價格就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而未來個性化醫療的價格會比現在更高,因為很多疾病將被分解成小的個性化疾病方向進行診斷,這樣一來,藥物開發的成本大幅上漲,現在就有很多藥企面臨巨大的挑戰。但這就是科學前進的方向,最終的結果對人類而言肯定是樂觀。
未來醫療將更加精准化,更能夠治癒更多的疾病,更加有效,同時副作用更小。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