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基金講堂】中國經濟與股市需再調整3至5年

中國股市真正的落底訊號是中美關係改善、外資重回中國市場懷抱,在此之前不要徒手接刀。(東方IC)
中國股市真正的落底訊號是中美關係改善、外資重回中國市場懷抱,在此之前不要徒手接刀。(東方IC)
近期眾多押注中國經濟與股市觸底反彈的基金經理人,紛紛出面道歉,甚至傷重至關閉基金。不過,隨之引起更熱烈討論的議題是,中國是否會步入日本失落30年的後塵,我認為並不會,但中國經濟與股市仍需再調整3至5年。
中國經濟與股市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錢。我們專欄過去2年一直追蹤的數據,包括外匯存底、外商直接投資、海外基金持有中國股票部位、滬深港三地股市交易量等持續惡化中。
簡單來說,過去30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藉由WTO直接投資中國超過2.7兆美元,現在要全部搬走;長期資金如果算上獲利,不知已翻了幾倍的規模,就算是中短期資金例如貝萊德,過去幾年都重押中國房地產市場,今年卻傳出即使帳面賠售3成也要撤資,可見資金撤離的力道有多大。
外資為什麼撤離?我認為是中國經濟轉型必要之痛。中國富起來了,製造業成本優勢不再;且中國富得太快、經濟體太大、人口也太多,造就嚴重的貧富與城鄉差距,過往中國可以運用房地產市場、公共建設以及外商投資,來等待內需消費接棒,但是各類產業的過度發展,卻也狠狠打亂了這個規劃。
中國因市場規模大,每每政策扶植產業,都會吸引數以百千萬計的廠商投入,數年間就會產能過剩,隨之而來的是殺價競爭。當中國經濟飛速成長,即使微利,只要規模大,廠商還是可以存活。但現在外資抽單移轉供應鏈,內需消費又因房產泡沫及人口老化而遲遲沒有顯著成長,企業面臨的就不是毛利率降低的問題,而是實實在在的虧損。例如中國電動車產業百家爭鳴,殺遍全球,卻只有比亞迪一家賺錢。
這就是大型經濟體的調整困難之處。在中國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前,任何規模產業都能擁有巨大商機;但是反過來說,在中國經營規模產業,任何微細的毛利變化,也會形成企業難以承受之重。因為企業的調整包括人員、通路、定價、製造等,所有我們想得到的面向還要再乘以上中下游及外部,是漫長的工程。
比日本幸運的是,中國是專制體制,政策凌駕各項產業發展之上,所以調整的時間會比市場自癒更有效率許多。而何時能見到中美關係改善,外資重新回到中國市場懷抱,才是中國股市真正的落底訊號,否則股價再便宜,本益比再低,都不要徒手去接掉下來的刀子。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