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9.08.30 16:13 臺北時間

《俗女》爆紅卻讓導演賠錢 寡母還拿老家房子抵押貸款

于子育(左)在《俗女》飾演陳嘉玲的媽,小時候也和劇中飾演的乖媳婦一樣,當個乖小孩。右為吳以涵。(翻攝自CATCHPLAY)
于子育(左)在《俗女》飾演陳嘉玲的媽,小時候也和劇中飾演的乖媳婦一樣,當個乖小孩。右為吳以涵。(翻攝自CATCHPLAY)
《俗女養成記》主角是由謝盈萱飾演的「陳嘉玲」,在台北打拚多年,沒車、沒房、沒孩子,原本有位同居交往4年男友,卻突然愛情、事業兩頭空,讓40歲的她反省在社會價值及眼光下淪為失敗者的原因,並帶著觀眾回顧年幼時的自己,尋找六年級女生「能力不差卻不亮眼」的成長軌跡。
小學四年級的陳嘉玲(吳以涵飾)是個鬼靈精,從小懂得察言觀色,學業成績不好,但總是在緊要關頭化險為夷。對比會講英文的表姐、家境優渥的班長、比老師還有鋼琴天份的鄰居男孩,樣樣不如人,但小嘉玲面對世俗眼光,總是正面又天真的反應,讓觀眾看得心疼又好笑。
劇情透過80年代的時空背景,用幽默詼諧的方式,呈現出當年社會體制、家庭教育帶給小嘉玲的影響,例如:「婚前是處女,婚後才會幸福」「講國語才有氣質」等,這些小時共同的青春記憶,被《俗女》清楚描繪出來,每一篇章都勾起許多觀眾的回憶引起共鳴,笑中帶淚。
49歲的于子育在《俗女》飾演陳嘉玲的媽,藉由角色和故事回想起自己的童年過往,「媳婦角色就像我小時認真當個乖女兒。」于子育講述小時功課差,在班上成績都是末班車,甚至自卑到不敢出門,缺少童年玩伴,邊回想眼眶泛紅。
嚴藝文(右)在執導《俗女》的過程中,也重新審視和母親的關係。左為吳以涵。(百戲電影提供)
她因為記性差只背得住歌詞,小時陪她長大的是家中的收音機,沒想到長大成了歌手團體「錦繡二重唱」。于子育後來當演員,台詞背不住,一度以為是閱讀障礙,直到配老花眼鏡才被醫師點破,可能是視力2.0,書本拿太近才容易累,「我還發現只要讀劇本時,將台詞圖像化就能輕鬆記憶,原來不是有障礙而是用錯方法,隨著演出角色不斷變化,跟從前的自己和解。」
《俗女》導演嚴藝文和小嘉玲一樣機靈,不同的是她從小嗅到別人對自己的期待表現出來的反應,讓她師長緣極好,父母對她期望更高,「年紀增長後,反而感覺到一股壓力,就像得了金鐘獎,大家會對我有期待一樣,但不是得了影后就怎麼樣,這也是我這兩年承受不住轉幕後的起因。」
身為家中長女,嚴藝文幼年照三餐被打,母親時不時正反手甩她巴掌,對底下弟妹產生殺雞儆猴的效果,卻讓她對母親恨之入骨,「不希望長大跟媽媽一樣」。一次教育家中愛犬時,她不自覺伸手打了牠,當下腦子警鈴大作:「我怎麼跟媽媽一樣!」
吳以涵飾演幼年的陳嘉玲,天真自然的演技贏得觀眾讚賞。(翻攝自俗女養成記臉書)
長大後,嚴藝文開始對母親的行為產生同理,製作《俗女》的過程也讓她回頭審視跟母親的關係,「小時候覺得媽媽很笨,2年前父親過世,我以為全家中我這未成家的女兒,理所當然要負擔母親的生活及情緒,卻發現母親刻意不讓我操心,學開車、游泳、木工、安排旅行,她超乎我想像中的聰明。」
嚴藝文表示:「當初在做《俗女》這部戲的時候,就設定是寫給六年級女生的情書,所以沒有要拍出什麼偉大議題,希望拍出一種被了解的感覺,讓同是六年級女生有釋然的感覺。」
她也首次透露,《俗女》成案後,由於製作費是分期撥款,銀行裡的存款實在負擔不起拍戲時所需的現金流,於是硬著頭皮打電話給母親,沒想到媽媽二話不說要她拿老家房子去貸款,解決了眼下的問題,讓她有說不出的感激。不過,《俗女》平均每集僅190萬的製作費,根本不夠拍攝開銷(時下製作費行情約一集300萬元),這還不包括嚴藝文動用人情、拜託許多大咖以人情價演出,儘管如此,最後嚴藝文仍賠了近百萬元,賺到名聲,卻瘦了荷包。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1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