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4.02.08 07:58 臺北時間

【鏡觀】蔡總統不妨先到立法院作國政報告

蔡總統如果能在立法院向全國人民做施政的總結,這將是總統國政報告常態化的開始。(翻攝總統府flickr)
蔡總統如果能在立法院向全國人民做施政的總結,這將是總統國政報告常態化的開始。(翻攝總統府flickr)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第三項,「立法院於每年集會時,得聽取總統國情報告。」另根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二章之一的規定,立法院得經全體立法委員四分之一以上提議,院會決議後,就國家安全大政方針,聽取總統國情報告。這兩項法律條文一直在那裡,不過,自從民主化以來,從來沒有一位總統到過立法院。
是因為歷任總統都不想去嗎?其實,從陳水扁到馬英九,再到現在的蔡英文,他們對到立法院做國政報告「表面上」都抱持正面的態度。不過,因為卡在報告完之後是否接受立法委員的質詢這個問題上,扁、馬、蔡全部都沒去成。
有一種說法是行政機關對立法機關負責,所以,該被立法委員質詢的人是行政院長及各級部會首長。如果總統到立法院被立委質詢,恐會造成憲政秩序的混亂。這種說法,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畢竟,權力分立的原則是民主政治中相當高位階的觀念。
不過,若繼續用這種思維,總統有權無責的問題則永遠無解。雖然行政院長是國家最高行政首長,不過,內行人都知道,很多時候行政院長只是總統的執行長。如果總統攬權,這個國家大大小小的事都必須總統府點頭。這就是為什麼蔡總統8年任內會把部會首長叫去總統府開會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她每個禮拜定時要跟行政院長碰面的原因。
既然總統才是這個國家的最高決策者,理應有一些機制來監督總統所做的決策。總統在想什麼?總統如何定位目前的國家處境?以及,總統做決策時依循的價值觀。由於監督機制的缺乏,這些問題在現行的制度中都是一個謎。蔡總統曾經創下連續七百多天未曾面對記者的紀錄。這項紀錄的背後其實透露出我國憲政體制的缺憾。只要當選總統,她可以不必面對任何人的質疑與質詢。
蔡總統幾個月後即將卸任,她還有一點時間來彌補上述的缺憾。當然,其他國家的國政報告都跟總統未來要做的事情有關,如果她去立法院恐怕與這個原則相違背。不過,即使如此,我們依然建議,她應該勇敢跨出那一步,成為中華民國民主史上第一位到立法院的總統。民主永遠都有進步與改善的空間,如果她能抱持這個理念,她跨出的那一步將是憲政上的典範。其實,蔡總統為國家留下很好的成績,如果能在立法院向全國人民做施政的總結,這將是總統國政報告常態化的開始,也是她的歷史定位的一部分。
更新時間|2024.02.08 07:5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