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理財
2024.03.28 17:50 臺北時間

【抗癌疫苗現曙光2】BNT攜手睿田打造個人化癌症疫苗 浩鼎研發大補帖一針對抗14癌

在鴻海暨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後右一)居中牽線下,mRNA大廠BNT前進台灣設置臨床試驗中心。
在鴻海暨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後右一)居中牽線下,mRNA大廠BNT前進台灣設置臨床試驗中心。
癌症治療是mRNA技術下一個新藍海,業者指出,除了莫德納,另一家掌握mRNA疫苗技術的BNT同樣來勢洶洶,除了搶先一步在2022年的ASCO年會發表胰臟癌疫苗早期試驗結果,也有針對黑色素瘤的癌症疫苗BNT-111與莫德納較勁比拚,甚至看好亞洲市場,在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的促成下,正與該集團旗下的睿田生技針對台灣人好發的頭頸癌展開臨床合作。
「我們2010年一成立,就把產品線定位在癌症、感染性疫苗與罕病三大類,只是Covid-19急切需求,新冠疫苗成了公司第一個商化產品。」談起個人化抗原療法的癌症疫苗,莫德納台灣醫學部處長王錦頻強調,這並非搭上疫情順風車才有的新想法,而是持續投入十多年來的重點。
至於去年底與默沙東合力開發的mRNA-4157,在二期臨床實驗數據頗令市場驚豔,他則驕傲地透露,「當初這款疫苗,從抽取病人血液進行基因檢測到找出相對應的mRNA打進體內製造,開發流程只要4至6週!」相較於時下癌症新藥光研發都以年計,不但凸顯mRNA技術在生產速度的優勢,王錦頻認為,對於跟生命賽跑的癌友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所謂mRNA(信使核糖核酸)的優勢,王錦頻也說明,這種分子主要是擔任轉成人體DNA的傳遞者,一旦找到對抗疾病的mRNA,輸入一小片段,就能在每個人自己身上如同有專屬的細胞工廠不斷生成抗原,有業者生動形容,這樣的技術如同「自己的癌症自己救。」儘管個人化的癌症疫苗,帶出的價格也被市場賦予高貴想像,王錦頻認為,光生產時間大幅縮短,就能降低一定程度的開發成本。
根據IMARC Group預估,到2028年為止,全球癌症疫苗市場規模將來到121億美元,6年內年複合成長率為11.6%。
癌症治療是mRNA技術下一個新藍海,除了莫德納,另一家掌握mRNA疫苗技術的BNT同樣來勢洶洶,除了搶先一步在2022年的 ASCO 年會發表胰臟癌疫苗早期試驗結果,也有針對黑色素瘤的癌症疫苗BNT-111與莫德納較勁比拚,甚至看好亞洲市場,在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的促成下,正與該集團旗下的睿田生技針對台灣人好發的頭頸癌展開臨床合作。
20240124ind001
浩鼎透過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圖)技轉以醣分子展開14種癌症試驗,藉此敲開癌症治療疫苗大門。
有別於睿田跟著國際大廠參與臨床試驗,浩鼎則是華人界唯一以疫苗作為癌症新藥開發的生技業者,然而,有別於mRNA技術瞄準個人化的癌症治療,賴明添告訴本刊,旗下一款「OBI-822」的抗癌疫苗新藥,正針對乳癌、胃癌、大腸癌等14種癌症而設計,是一種廣泛性的癌症新藥,主要是利用Global H醣類抗原來進行疫苗合成。
相較於mRNA技術發展十多年,賴明添也強調,Global H平台並非橫空出世,早在2002年前浩鼎一成立,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先從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把這項技術技轉過來,接著展開多種適應症的臨床試驗,十多年下來,儘管疫情一度影響收案,目前也在全球130多個地區進入三期臨床,而這支治療性疫苗已於今年1月完成首度期中分析,並獲數據與安全監測委員會(Data and Safety Monitoring Boards;DSMB)正面回應,繼續進行三期試驗。
mRNA在癌症疫苗療法開出新賽道,專家認為,相關專利幾乎被兩家巨頭布滿,是新創競逐一大挑戰,而台廠除了另闢蹊徑敲開大門,或可從mRNA相關供應鏈如包覆脂質傳輸技術(LNP)切入,一起在精準抗癌之路並駕齊驅。
更新時間|2024.03.28 17:50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