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2 06:38 臺北時間

《自然微生物》期刊:憂鬱症與腸道菌群構成有關

那麼這種可見的腸道微生物種群與人類精神健康類疾病是否也存在相應的關係呢?(pexels提供)
那麼這種可見的腸道微生物種群與人類精神健康類疾病是否也存在相應的關係呢?(pexels提供)
在很久之前研究人員並沒有意識到腸道菌群在人類各種疾病的發生上有著特殊的作用。由於這一研究領域屬於交叉學科,因此其發展速度在最初的幾年較為緩慢,但隨著研究人員發現腸道菌群的構成與人類各種癌症的發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並且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腸道菌群通過調控免疫系統進而對癌症的發生產生一定作用。那麼這種可見的腸道微生物種群與人類精神健康類疾病是否也存在相應的關係呢?近日,來自比利時 Rega 醫學研究所的 Jeroen Raes 教授率領他的研究團隊發現了憂鬱症與人類腸道菌群的微妙關係,其最新的研究成果發表於 Nature Microbiology。
在人的腸道和其他組織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所構成的「微環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人體各個組織器官,而其對大腦的影響更是令各國研究者著迷。如今,一項來自歐洲兩大人群的研究顯示,歐洲憂鬱症患者與正常人相比,其腸道內缺乏幾種腸道菌群。目前,研究人員雖然無法明確這一現象是否與憂鬱症的產生直接相關,但他們發現許多腸道菌群可以產生許多影響包括情緒在內的神經精神活動的物質。
愛爾蘭大學科克大學的神經科學家 John Cryan 表示,“這是追蹤微生物是如何依賴其產生的化學物質影響人類情緒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研究”。John Cryan 教授一直堅信腸道內菌群可以通過特殊的途徑進而影響大腦精神神經活動。他的研究團隊通過憂鬱症患者和動物實驗的小規模研究,其發現的相關調控通路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整個微生物-精神神經研究領域的發展。該研究小組目前正在進行一項關於腸道微生物組的新實驗:其正計畫對憂鬱症患者進行糞便移植試驗,該實驗可以恢復或改變這部分患者的腸道菌群構成,進而研究該治療措施是否會對憂鬱症的治療有效。
憂鬱症患者與正常人腸道菌群對比(來源:The neuroactive potential of the human gut microbiota in quality of life and depression)
在小鼠中進行的一些研究表明,小鼠體內的腸道菌群構成可以影響小鼠的行為,而在人體內進行的小規模研究表明,憂鬱症患者的腸道菌群構成與正常人存在差異。為了在更大規模的人群中驗證這一結論,比利時的微生物學家 Jeroen Raes 和他的團隊仔細研究了其招募的 1054 名比利時人的腸道菌群構成。在這 1054 名參試者中有 173 人被診斷出患有憂鬱症或者在生活品質調查中存在較差的表現,該團隊將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群組與其他參與者進行了比較。研究人員發現,與正常參試者相比,患有憂鬱症的參試者的微生物組中缺少兩種腸道微生物,即 Coprococcus 和 Dialister。研究人員表示,當有年齡、性別或抗憂鬱藥等因素影響微生物組時,這一研究結果仍然成立。
腸道微生物構成在不同人群中往往存在較大差異,這與其生存環境、飲食結構等多方面因素相關。但是,當研究小組研究另一組 1064 名荷蘭人的資料時,研究人員發現這一組荷蘭人當中的憂鬱症患者的腸道菌群構成也缺乏這兩種腸道微生物種群,即 Coprococcus 和 Dialister,並且他們在 7 名患有嚴重臨床憂鬱症的受試者中也缺失。Raes 教授認為,這些資料雖然不能證明這兩種腸道菌群缺乏與憂鬱症發生的因果關係,但它們是這三個獨立觀察實驗確實證明這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腸道基因組檢測(來源:The neuroactive potential of the human gut microbiota in quality of life and depression)
為了明確腸道微生物與人類精神神經活動之間的關係,Raes 和他的研究團隊列出了一份疑似代謝物的清單,其中包含 56 種可疑的生化代謝物,這些物質對腸道微生物產生或分解影響神經系統功能的分子起著重要作用。例如,他們發現,Coprococcus 似乎有一條與多巴胺代謝有關的途徑,多巴胺是憂鬱症發病過程中關鍵的腦信號,儘管他們沒有證據表明這一結論可能有助於預防憂鬱症。同時,該腸道微生物也產生一種稱為丁酸鹽的抗炎物質,這與憂鬱症的發生也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Raes 教授認為,明確腸道菌群與腦精神神經的關係可能會產生治療憂鬱等精神神經疾病的新方法。實際上,一些醫生和公司已經開始研究用於治療憂鬱症益生菌,即用於治療憂鬱症的口服細菌補充劑,儘管這些處於研發階段的口服細菌補劑並不包含此次發現的 2 種缺失腸道菌群,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腸道菌群對憂鬱症的治療意義。巴塞爾大學的臨床神經科學家 AndréSchmidt 開始了一項新的臨床試驗,他們正在評估 40 名憂鬱症患者在接受單次糞便移植前後的心理健康和微生物種群變化情況。
他和其他腸道菌群研究者一致認為,憂鬱症與腸道微生物種群的聯繫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儘管如此,斯德哥爾摩 Karolinska 研究所的實驗生物學家 Sven Pettersson 認為,這一項新的研究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這提示臨床醫生對憂鬱症患者應該進行相應的腸道菌群檢測。
本文係由DeepTech深科技授權刊登。原文連結:《Nature》子刊:抑郁症的发生竟然与人类肠道菌群的构成相关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